人生本就是一场必然失去到一无所有的旅程,遗憾与诀别不过常态

关于

读书笔记《变形记》

揭开祥和的假象,露出的究竟是怎样扭曲的人性?


读完这本书后真的感触良多,情不自禁写了这篇文章,望海涵。

《变形记》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·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。《变形记》完成于1912年,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《白色书刊》10 月号上。


《变形记》中主人公格里高尔·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,长年奔波在外,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。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,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,父母夸奖他,妹妹爱戴他。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,丧失了劳动力,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,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,逐渐显现出冷漠、嫌弃、憎恶的面孔。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,母亲吓得晕倒,妹妹厌弃他。渐渐地,萨姆沙远离了社会,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。


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,用象征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“人变成甲虫事件”进行艺术再造,使作品呈现出荒诞、不可思议的基调。


《变形记》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、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。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、对金钱顶礼膜拜、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,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,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

---------

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,血浓于水的亲情却需要冰冷的金钱和利益来维系。

家庭与个人最终变成了掩面背弃的关系。

格里高尔在德语中的意思为“守护者”然而可笑的是,这位可悲的守护者最终被所守护的人残忍抛弃。

《变形记》阐述了主人公萨姆沙语言与行动丧失后的悲剧

在他的社会身份丧失之后,

办公室主管表现出的落荒而逃,预示了职业生活结束。

母亲妹妹惊吓,预示了他与家庭之间关系出现的危机。

小说中的萨姆沙内心充斥着对家人的爱,他甚至计划着在圣诞节时宣布自助心爱的妹妹去音乐学院进修,并在变形后一直为之担忧,在得知父亲攒了一笔钱后,格里高尔感到非常欣喜,甚至佩服父亲的远见,毫不怀疑父亲明明有钱还清欠债却依然靠死命压榨儿子过活。

格里高尔去的悲剧源于他失去了作为人类的身体与声音,却拥有着作为人的意识,渴望亲情,想被家人接受。

视他为寄生虫的父亲残忍的将他打成重伤,一直被他捧在手心里的妹妹厌弃他,最终亲自将他锁进屋子,并轰地关上房门。

萨姆沙与家庭的联系也随着这扇门的轰然关闭而终结。

“终于进去了!”

格里高尔听见妹妹这样说。

就是这句话,彻底杀死了萨姆沙。

格里高尔喜爱做木工,这一爱好的成果是一个摆在他的卧室里的大画框,而画框里装裱的是一位美丽的女士,这其实体现出格里高尔对异性的渴望,对外界的向往。

格里高尔经常透过窗子眺望外面,这其实就是他与外界的联系的体现。

但当一个人无法忍受,无法改变现实的痛苦,就会不自觉地退回到本我,远离开阔状态,封闭自己。

所以格里高尔透过窗子看到的景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昏暗。

直至一片灰蒙蒙。

格里高尔一生离群索居,孤身一人。

房间在他眼里越来越成为一个洞穴,一个精神的庇护所。

格里高尔的变形从实际意义上来讲是他人格的分裂,然而即使人格分裂也无法真正逃避的现实,就是悲剧的开始,人类外形的丧失使他无法回到人类社会,但他依旧渴望回到社会中,甚至希望重新投入工作,这是造成悲剧的原因。

卡夫卡被称为噩梦艺术家,他不想模仿世界,也不想解释世界,而是以艺术的形式去创造它,打破固有的世界,寻找新的故乡。

这种与众不同的新思想成就了卡夫卡,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…

(部分选材自网络)

仅表达个人看法,欢迎提出意见。



评论(3)
热度(23)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璟川JR | Powered by LOFTER